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在鼓浪屿的“西式”巷陌里品读文化自信(2)

来源: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19
摘要:1894年中日发作甲午战役,清当局在战事连连战败的气象下不得已向日本求和。从此,中日签署《马关公约》,割地赔款。次年,清当局总理衙门大臣荣禄与日本驻华公使林董在北京订立《中日通商港口日本租界专条》,个中

  1894年中日发作甲午战役,清当局在战事连连战败的气象下不得已向日本求和。从此,中日签署《马关公约》,割地赔款。次年,清当局总理衙门大臣荣禄与日本驻华公使林董在北京订立《中日通商港口日本租界专条》,个中划定:中国当局应允,一经日本当局咨请,即在上海、天津、厦门、汉口等处,设日本专管租界。

  1897年,日本向清当局提出在厦门和鼓浪屿划出22万坪(约1091亩)土地,作为“专管租界”。日本但愿垄断厦鼓的野心引来岛上住民以及英、美、德等其他列强的不满。

  据汗青学者考据,为“杜绝日本独有野心”,时任美国驻厦门领事巴詹声撮合其他国度的驻厦领事,向浙闽总督许应骙提议把鼓浪屿划作民众地界,云云,“既可以杜绝日本独有的野心,还可以兼护厦门,一石二鸟。”

  清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月朔(1902年1月10日),中外各方代表在日本驻厦门领事馆签定“厦门鼓浪屿民众地界章程草案”。1902年11月21日,光绪天子在《厦门鼓浪屿民众地界章程》的奏本上御批“允行”。

  不久之后,鼓浪屿即创立由在岛洋人独霸的市政打点机构工部局和审讯机构会审公堂,自此,清当局对付小岛的行政打点权以及司法权等旁落洋人之手,鼓浪屿就此沦为独立于清当局统领体制之外的“国中之国”。

  不灭的中国文化之火

  自晚清中国的大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鼓浪屿就“西风劲吹”,逐渐成为西方文化的汇聚之地,宗教、构筑、说话、教诲等无不受其影响。其后,跟着鼓浪屿被划为“万国租界”,拂及岛上的东渐之风日盛。

  就是在这样一座连巡捕都是由外国人接受的小岛上,传承千年的中汉文脉香火却一向联贯未绝。洋房别墅中虔敬供奉的祖宗牌位、立柱拱窗上卓然而立的翘角飞檐……岛上住民以及一批批回来的台胞、侨胞,在吸纳外域文化的同时,将熔铸于血脉骨髓里的中汉文化基因,根植于岛上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让处于动荡飘摇中的小岛之上,始终跃动着不灭的中国文化之火。

  从鼓浪屿钢琴船埠上岛左转,沿鹿礁路步行向前,顺次旅行英国领事馆旧址、泛爱医院旧址、皓月园等“网红”景点,是一条环岛游览的经典线路。岑岭时期,这条游览线路天天迎来数以万计的八方旅客。

  沿路走来,游人可以浏览到最具符号性的鼓浪风物——山海相依、景致旖旎,各具特色的构筑鳞次栉比。而在这些熙来攘往的旅客中,很少有人会专门去存眷英国领事馆旧址东面海滨不远的一处避风坞。

  与岛上让人目不暇接的洋楼别墅、名胜事业对比,由一块块充满苔藓的青石简朴垒砌而成的避风坞,简直有些不起眼。但一个多世纪早年,避风坞地址的位置曾是一处沾满华人劳工血泪的“猪仔船埠”。成千上万的华工,或迫于生存,或遭拐骗拐卖,从这里被送往外洋,以后背井离乡,羁旅他国。

  由于被销售的劳工多被藏匿在不见天日的汽船底舱,以逃避海关搜查,这种贩运方法与交易生猪相同,其时人们就将这种交易华人劳工的方法称为“卖猪仔”。

  19世纪,快速扩张的成本主义列强在外洋开辟了复杂的殖民国界,而在殖民地垦荒、开矿、修筑铁路、开拓栽培园等一系列勾当,必要大量的劳动力。受苦刻苦的华人,在列强眼中成为增补劳力缺口的良大好人选。厦门则因其便利的水运前提成为其时世界最大的“夫役商业中心”之一。

  1845年6月,众多无垠的印度洋,西南季风正劲,一艘从中国厦门港驶出的法国风帆正乘风扬帆、破浪而行。此行的目标地,是位于印度洋西部马斯克林群岛的留尼汪岛。船上输送的“货品”,既非药材瓷器,也不是茶叶丝绸,而是密密麻麻挤满船舱的180名中国劳工。这是史料中关于西方从中国销售华工的最早记实。

  自小糊口在岛上的鼓浪屿人林智慧,曾对付这段汗青做过深入研究。据其考据,在历经风暴、疾病、饥渴等重重患难,最终可以或许在世达到目标地的华工仅占出发时总人数的40%-50%。“华工们可否在世走下甲板,没有人可以或许担保。”

  而这些“幸运”活下来、流落外洋的他乡游子,凭着受苦刻苦、诚信伶俐的品格,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一点一点蕴蓄财产,一步一步站稳脚跟。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改变了本身和家属的运气,成为雄踞一方的巨贾富商后,携资回国、衣锦回籍,成为鼓浪屿上反抗殖民压制,争取华人好处,连续中汉文脉的重要力气。

  1919年4月,印度尼西亚开往中国厦门的汽船上,一位身着西式打扮、面色暖和儒雅的中年男人,望着远处的茫茫海天入迷。旧事一幕幕,如潮流般涌现面前:从少时怀揣父亲变卖田产换来的36个银圆,辗转南洋钻营活路,到现在头生华发、游子归乡,30多年弹指一挥间,曾经的“剪发少年”已然功成名就,成为誉满异乡的“华人首富”。

  这位中年男人,就是在印尼侨界大名鼎鼎的“糖王”黄奕住。

  1884年,16岁的黄奕住由于冒犯豪绅,被迫出走异乡,成为“下南洋”群体的一员。从此的四年间,黄奕住辗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靠剪发逐渐驻足。其后,由于目光敏锐、擅觅商机,“剪发住”开始涉足制糖、银行、保险等行业并屡获乐成,终成东南亚举足轻重的商界巨子、华侨首脑。

  返国后,勤苦兴业报国的黄奕住选择定居鼓浪屿。然而,初到岛上的他看到的却是在列强治下的鼓浪屿,洋人耀武扬威、糊口舒服,而中国人却随处被架空压制。就连岛上构筑,由外国人兴建的别墅、领事馆也更显派头。于是,黄奕住暗下刻意,必然要打造“中国第一别墅”,以盖过岛上林立的洋房第宅,彰显华人尊严。

  现在,缓步已近百年的黄家花圃别墅,依然能感觉到园主由内而外表暴露的中原情结:青铜镂雕壁炉、紫檀木博古架、四处可见的瓷器木雕装饰……尤为使人触动的是,别墅内的每个房间里,都悬有镶边明镜,镜框上镌刻着剃刀、须刷、掏耳筒等黄奕住曾经行使过的剃头器材,但愿以此提示后人勿忘前辈格斗之路的艰苦。

  淹灭重金的花圃别墅甫一建成,便申明远播。“王侯将相,名士豪绅,无一不以能获邀至园中一坐为荣。”民国时期,蔡廷锴、蒋介石等都曾下榻园中。新中国创立后,这里曾先后迎接过邓小平、邓颖超、尼克松、李灿烂等海表里政要元首,成为一处见证近当代中国迈入兴旺、走向开放的期间缩影。

  除此之外,心怀报国之心的黄奕住还收购统揽鼓浪屿电话营业的日商川北电话公司、铺设厦门岛至鼓浪屿的海底电缆,使得厦鼓之间可以或许直接通话;他在上海开办其时中国最大的侨资企业中南银行,一改海内工贸易成长受西方银行成本掣肘的实际;他还建议创立厦门市政委员会,投入巨资完美厦门都市基本民众办法,开发街道、铺设阶梯、办自来水厂,促使厦门迈出了当代化都市建树的重要一步……直到本日,黄奕住昔时为改进民生投资兴建的办法,仍在惠及内地黎民。

责任编辑: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